资讯 > 导购文章 > 曝2015百货业关店最新名单

零售的“末日”?曝2015百货业关店最新名单

摘要: 2015百货关店潮最新的沦陷名单加长中!谁是杀手?让这些零售巨头们难以接受的是,这一切的最大助推者,不是电商,而是他们自己。

        2015百货关店潮最新沦陷名单加长中!谁是杀手?让这些零售巨头们难以接受的是,这一切的最大助推者,不是电商,而是他们自己。

        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1600米的王府井大街曾经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承载着老北京几代人记忆的“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就坐落在这里。几年前,全国各地来北京的人都会来这个著名的商业品牌里买东西,但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冲击和零售行业自身的萧条,北京市百货大楼早已成为了一个博物馆一样的存在。

        比北京市百货大楼“名存实亡”的窘境更甚,一波“关店潮”从去年开始已经席卷了整个连锁零售、商超行业。由于严重亏损,万达百货于去年中旬宣布将关掉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百盛商业集团在接连关店风波后于去年初关闭了仅剩的天津门店;沉迷于价格战的北京华堂在北京一年连关4家门店;美国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也在关店后彻底退出中国零售市场……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关店尴尬形成鲜明对比外,更让这些零售巨头们难以接受的是,这一切最大助推者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外界的冲击是很小的一部分,最核心的原因确实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快速的满足用户需求,没有快节奏的跟上市场的变化,百货的联营模式现在也已经过时了。”已经成立14年的某老牌百货负责人张磊(化名)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有些无奈。

        在他看来,百货要转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怎么转,该往哪转却没有人知道。百货商场一边跟商户签着1-3年的合约,一边却没有标杆成为他们转型努力的方向,在视投入产出比为生命线的传统零售行业,没有看清楚什么是对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轻易去动,宁愿这么温水煮青蛙地熬着。

        当然,善于玩弄资本市场的零售巨头们已经在行动了。销售额的连年下降、成本的不断上涨,亚马逊、阿里猛追等的互联网冲击等都在驱使他们走上自我变革的道路,但在重仓年轻人、信仰互联网思维这样一个“谄媚”互联网和90后的时代,零售业究竟能做多大程度的革新,又能有几成胜算似乎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经济大潮转身,零售业“廉颇”老矣?

        前几天,张磊刚刚去了位于沈阳的分店,与关店相比他更愿意说这里是一次转型。不过他透露,大波的关店浪潮早在2014年底就开始了,沈阳确实也有些关店的苗头。

        过去十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商业地产历经野蛮生长。根据此前同策咨询研究部对35个大中城市商业地产供需情况监测结果来看,过半城市面临着商业面积饱和或过剩的风险。而前两年盲目跟着国家大趋势扩张的零售连锁正在为他们当年的疯狂买单。

        除此以外,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也让零售业的关店潮成为必然。在今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最重要的GDP增速仅为6.9%。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样持续下滑,仅为10.7%,这个数据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15.5%和12.0%,按照这个趋势,2016年的增速很可能在10%左右。

      商业面积不断增长,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高速上扬,但实际销售和消费的增长却不断下滑,这意味着过去经济发展过快时零售行业产生的开店行为有多疯狂,后面就会有多艰难。此前包括万达、家乐福、华堂、乐天玛特、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在内的大规模关店行为就是最好的例证。

      “经济发展放缓外,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导致很多店铺,尤其是服装时尚类店面关店的原因之一。”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电子商务观察者鲁振旺对i黑马表示。他解释道,人口结构变化直接导致了90后相对80后下滑了将近30%的人口,这不仅使中国未来的潜在消费增长率有所降低,90后与80后等人群消费观念的不同,也使达芙妮、李宁、美邦等消费品面临艰难的调整。

      一方面是KA卖场和百货等销售的标准化产品物资过剩,另一方面随着二三线城市小型综合体的出现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场景和休闲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逛沃尔玛、万达百货不再是一个休闲行为,加上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带来的部分冲击,零售行业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摆脱这些问题却似乎并没有人想好。

      而在这些宏观因素之外,为了给这个不怎么光彩的“潮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看起来风生水起的阿里巴巴无疑成为众矢之的。但是,真的是电子商务杀死了零售业吗?

订阅关注
上海理想家俱乐部官方微信平台
上海房价点评网官方微信平台